ONOS:从Device Subsystem看ONOS子系统设计(1):Core层基本功能架构

Mar 24, 2017


作者简介:毛健炜,2016/09-至今,研究生,北邮未来网络实验室(FNLab);ONOS中国区大使

研究方向:SDN/NFV,运营商、数据中心网络,萌芽中的架构师

SDNLAB 文章发表:http://www.sdnlab.com/18758.html

  ONOS的内核是由诸多遵循同一架构设计的子系统组成的,Device Subsystem设备子系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。笔者将借助其源码讲解ONOS Core层的架构设计。本连载不会过多讲解设备子系统本身的工作细节,相关内容可以阅读笔者后续的源码分析文章。

  本文撰稿时最新源码版本为1.10.0-SNAPSHOT,2017.03.13。[1]

  笔者正在未来网络、软件设计的学习之路上步步前行,一点浅见,还望朋友们多多指点,不吝赐教 :)


ONOS-Core-Tier-Architecture-Design


  以上是ONOS的架构设计图[2]。Core层包含了设备管理、拓扑管理、数据流管理和网络意图管理等功能,它们共同构成了ONOS的核心。每种功能都被独立设计成一个子系统,遵循右图中的架构设计,并行扩展。

  图中,左侧Core层对应着右侧的Manager Component,橘黄色的方格是给各个ONOS App提供的北向接口,绿色的是给各个南向协议插件Provider提供的南向接口,蓝色的是在集群环境中,多个节点上的同一子系统之间通信的接口。

  下面让我们走进Core的世界 :)

  好的架构设计可能不会让问题更容易解决,但它让问题不会发生。

  Core在设计上首先遵循了“针对接口编程,不针对实现编程”的面向对象设计原则[3]。将子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抽象成接口,呈现给顶层的应用和底层的协议插件。这样做有两个优势:

  其一,实现了不同功能模块的解耦。顶层和底层在使用子系统提供的功能时,只需要了解系统能为其做什么,不需关心系统怎么去做。当子系统内部的实现需要升级或替换整个子系统模块时,顶层和底层看到的接口是始终不变的,因而不需要做任何的修改。

  其二,顶层应用和底层协议插件是不同类别的模块,应用是为了实现特定的应用场景或网络功能,协议插件是为了支持控制器与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递。因此面向二者可以将接口划分为两类,面向应用的Service和面向协议插件的Provider。另外,应用这个范畴本身也可以分为两类,一类服务于网络功能,比如运行某种路由算法,进行某种虚拟化的信息管理和配置映射;另一类担当着网管的角色,比如下线某台设备,切断某条链路。由此,管理功能又从Service中抽离出来,成为AdminService。二者就像是user和root的关系,通常AdminService会直接继承Service。不同种类的接口自成不同的功能集,这些接口的功能可能是由同一个系统模块去实现。顶层和底层,需要子系统提供的功能不同,自然只需要使用不同的接口。这样既避免了对系统其他部分产生干扰的可能,减小故障定位的难度,也避免了开发者同时面对众多功能函数时心生迷惑。

  下面以设备子系统为例具体讲解,Device Subsystem的Manager Component声明如下:


Device-Manager-Component-Declaration


核心DeviceManager:

  • 实现了以下四个接口:

    1. Service → DeviceService

    2. AdminService → DeviceAdminService

    3. ProviderRegistry → DeviceProviderRegistry

    4. 额外 → PortConfigOperatorRegistry

  • 通过内部类InternalDeviceProviderService实现了接口:

    ProviderService → DeviceProviderService

  • 继承了一个抽象类AbstractListenerProviderRegistry

  Service提供了获取系统所管理的内容及其详细信息的能力,并且引入了事件机制,允许添加异步监听器Listener。通过DeviceService能获取具体设备和端口的类对象,它还包含了获取设备的各类信息的接口,如设备数量、设备端口统计信息和设备控制权信息等。

  AdminService提供了相比于Service而言更高级别的管理能力。通过DeviceAdminService我们不仅仅能够获取设备的信息,还能够命令设备下线、改变设备端口的启用状态等。

  ProviderRegistry使各种Provider能够将自身注册进子系统,以便向系统提供数据,接受系统的指令去完成特定的工作。DeviceProviderRegistry提供了简单的注册/注销功能。

  ProviderService使各种Provider能够主动、异步地将最新数据提交给子系统。通过DeviceProviderService,Provider能够上报设备上下线事件、上报设备控制权变更结果、提交端口统计信息等。DeviceManager通过内部类InternalDeviceProviderService实现了该接口。

  另外,Provider接口是由数据提供者去实现,是提供给Manager Component使用的,让数据提供者能够接受系统的指令去完成特定的工作。这个数据提供者通常指南向协议插件。通过DeviceProvider能够告知南向协议插件本集群节点是否对某一设备具有控制权,能够检测设备是否依然在线,能够询问某一种南向协议插件是否与设备建立了协议连接等。

  由于DeviceManager在Listener和Provider的管理上没有特殊的要求,就直接继承了包含通用的管理功能的AbstractListenerProviderRegistry类。

  最后,由于设备子系统自身的工作需要,额外实现了PortConfigOperatorRegistry接口,供读写设备端口配置的模块使用。该接口目前仅被操作光设备的App使用。

  各接口和内部类的详细定义如下图:


Device-Subsystem-detailed-Declaration-of-Interfaces-and-Classes


  Core层的基本功能架构可由如下类图做简单回顾:


UML-of-Core-Device-Subsystem


  一点浅见,还望朋友们多多指点,不吝赐教 :)

  下一回,《神秘的Store接口和集群事件机制》,各位看官,欲知后续如何,请听下回分解…


参考文献

[1] ONOS官方Git库:git clone https://gerrit.onosproject.org/onos

[2] ONOS Wiki:System Components

[3] 《Head First设计模式(中文版)》,P11,面向对象设计原则




文中的不足之处还请朋友们不吝赐教,可发邮件至 与笔者联系,欢迎交流 :)